当前位置: 首页 > 江苏聚焦 >

煤城蝶变勇闯发展新路 徐州振兴转型建设“淮海中心”提发展

时间:2019-01-07 14:18:2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 “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徐州的实践也正是如此。改革开放风云激荡,徐州实现产业、城市、生态三大转型,走出了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转型的新路,打响了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新时代“淮海战役”。

“徐州在转型发展上取得的成果,根本上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表示,要以“五个坚持”进一步推动徐州高质量发展——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振兴转型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发展境界,坚持走有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子摆脱路径依赖,坚持抓住战略性机遇激发转型动力,坚持以久久为功抓落实的韧劲持续推动转型。

三大转型,引领全面振兴

2018年12月12日至13日,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徐州市贾汪区举行。潘安湖畔,督公山下,村舍乡间,尽展一座煤城的华丽蝶变。

曾几何时,徐州给人的印象是黑色的矿区,乱糟糟、灰蒙蒙。因为常年煤炭开采,徐州留下大量采煤塌陷地,成为令人痛心的“城市伤疤”。如今,荒地披绿装,煤城变“美城”,生态转型的成果显现出来。仅在贾汪,先后实施潘安湖、小南湖、月亮湖等80多个塌陷地治理工程,治理面积近7万亩,形成了“村庄异地搬迁、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的五位一体综合整治模式。去年前10个月,近800万人次游客涌向贾汪参观,曾经的“逃离之地”变成旅游胜地。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森林城市……徐州的一张张新名片,备受瞩目。去年,徐州喜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世界城市日的中国主场活动也放在徐州,更激发出这座老工业基地不断振兴的新动力。

振兴转型,徐州从未停步。早在2008年,省委、省政府就作出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2016年,徐州再次吹响全面振兴的冲锋号,聚焦产业、城市、生态等领域全面发力。如今,站在新起点上,徐州将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

“过去的徐州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现在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凤凰涅槃。”多年来,徐州注重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培育形成了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大健康四大新兴主导产业集群,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产业结构偏重、单一的状况。

围绕城市转型,徐州持续实施工矿企业退城进区、退二进三,大规模实施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轨道交通1、2、3号线同时开工建设,高架快速路成环成网,以徐州为中心的“1小时交通圈”雏形初现,艺术馆、音乐厅、奥体中心等一大批功能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城市承载力和公共服务功能居淮海经济区之首。

徐州的实践表明,资源枯竭地区完全可以做好经济转型发展这篇大文章,关键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视察时要求的那样: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国际视野,打造淮海中心

2018年12月9日,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在徐州召开,淮海经济区新一轮合作的大幕开启。

把徐州打造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彭城儿女持续了30多年的期盼。从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到淮海各地推进一体化建设;从国务院首次明确徐州作为淮海中心城市的定位,到江苏省委、省政府把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为独立板块纳入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布局,徐州的“淮海中心”之路,始终与改革开放的进程联系在一起。

从国家层面看,徐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淮海经济区作为重要带动板块,成功纳入国家《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标志着在重大区域规划领域明确了徐州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地位,与国务院城市总体规划批复遥相呼应、相得益彰,构成国家战略的“双支撑”。

“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徐州各项工作的主抓手。”周铁根说,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融合到中心城市建设这个载体上来,加快徐州区域经济、商贸物流、科教文化、金融服务“四个中心”建设,以雄厚的经济实力、高能级的城市功能,发挥对生产要素的集聚和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使中心城市的“定位”真正变成“地位”。

如今,徐州在淮海的中心地位不断显现。

论平台,徐州在淮海经济区是唯一兼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开放航空口岸的城市。

论出行,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观音机场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航空口岸和淮海经济区唯一的大型干线机场。

论医疗服务,在徐州各大医院住院的外埠病人占到30%以上,淮海经济区核心区8市实现跨地区新农合异地结算现场报销。

但徐州人并不满足于此,更将目光锁定“徐州之于淮海经济区要如同上海之于长江三角洲”。为此,徐州启动编制《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发展规划》,用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全球格局来审视谋划未来发展。

人民情怀,提升幸福指数

区域党建网、治安维稳网、社会保障网……徐州市鼓楼区各街道普遍建起7张专业网络,形成多层大数据、多维共治理的集成共享全要素网格体系。华康社区党委书记蔡秀英说,一张张网,兜住的其实是社会民生和百姓幸福。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徐州这座拥有“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的古城,正把振兴转型成果投向1000多万徐州人民。徐州市委认为,“我们推动发展、作决策部署,是不是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是不是真正为老百姓谋利益,是不是增强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这是衡量工作的标准,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1978年至2017年的40年间,徐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1.39亿元增长到6605.95亿元,人均GDP从334元猛增到75611元,两项指标均翻了数百倍。近年来,徐州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10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上,徐州用30多年的时间“拔穷根”。1986年,徐州摆脱贫困进入温饱阶段;1993年,基本达到总体小康水平;2015年底,全市年人均纯收入低于4000元的87.7万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2016年,徐州市启动新一轮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提出5年新目标——完成所有年人均收入6000元以下人口脱贫任务,269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8万元。

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在徐州正一步步变为现实。睢宁县建成一批高标准集中居住社区,让农民住上了设施齐全的新房;铜山区推动“厕所革命”,让乡亲们“方便”更方便;沛县实施“三城同创”,打造美好家园……去年,徐州安排了11大工程75件实事,把超过540亿元的总投资,投向养老服务、公共交通、文化体育等诸多方面,进一步改善民生。

来源: 中国江苏网 编辑: xuqisong
相关阅读
  • 苏州
  • 江苏
  • 财经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携手并进·共创未来

五旬男子突然倒地 扬

国人春节花的钱可办46

鹿晗关晓彤又撒糖 最

今年春运不发愁? 12

44岁王艳依然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