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林设计讲究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除了常说的山、水、石的组合外,树木在空间营造上成为最重要的亮点呈现。
在苏州碧桂园大境悦府,有7棵来自深山的大树,他们在四季流转间孕育自身的色彩,历经时间的打磨,把生活吟咏成诗。
“乌桕赤于枫,园林二月中”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式园林以含蓄内敛的人造之物,流露着中国匠人的强大力量。
碧桂园苏州大境·悦府景观设计公司山水比德上海院院长、合伙人王聪相信,在拥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姑苏城,苏州人民对社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品质要求更高。
因而在景观设计之初,大境·悦府以“人居美学,匠造生活范本”理念在研究苏式造景艺术的基础上,与苏州本地居民做交流,了解他们理想中社区园林的样子,把得来的灵感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去,而“四季可赏”“错落有致”是频频出现的几个诉求。
在设计了常规的朴树、香樟、早樱、鸡爪槭、红枫等颇具观赏性的树种之后,择寻一种可以四季之景,衬园林之美的大树,成为了设计师们眼前的一道难题。
此时,有着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的色叶树种——乌桕,走进了碧桂园大境·悦府景观设计们的视线。乌桕树木盘曲矍铄的昂扬姿态,自带一种怒放的原始力量, 既具备四季观赏性、又能呈现出宛若天成的自然野趣和参天大树般勃郁诗情。
作为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乌桕四时之景各有不同。春天新叶嫩红,逐渐变绿,叶片菱形,秀丽清新;夏天,整个树冠挂着绿色毛茸茸长长的花絮,碧绿苍翠;秋天,它的叶子先紫后红、如火如荼般鲜艳夺目,不输红枫;冬天,叶子掉光后,本来黑色的果实成熟后炸开,露出三粒白色闪亮的种子,像一粒粒的珍珠,经久不凋。
或许正因如此,乌桕自古便受文人墨客喜爱。宋代林和清写道“巾子峰头乌桕树,微霜未落以先红”;南宋诗人陆游亦写到“乌桕赤于枫,园林二月中”,描绘乌桕树叶为园林凭添绚丽色彩的景象,借物喻物,写出了乌桕比枫叶的红更深、更美。
千金易得,“良木”难寻
为了寻觅与悦府气质相符的乌桕树,碧桂园大境·悦府的景观设计师和工程师寻遍江南4城15地,从同纬度300公里外的安徽芜湖,辗转山中、田里、谷地等五个培育乌桕的基地,在上百颗乌桕中挑选出了7棵10-20年树龄的乌桕。
历经了从山上到山下的移植,经过基地的驯化、培育、保活等环节,这7棵乌桕最终得以“全冠移植”到大境·悦府,而这个过程并不简单。
运输是第一个难题。20年生树木,全冠移植,价格不菲,运费基本是其本身价格的2~3倍,不容闪失。到社区之后,“开路”又是一个难题,需要在保留树冠全貌的情况下,研究好进小区的路线,期间需避开高压线和障碍物。而到栽种环节,更是需要反复调整,因为一棵树的观赏面是360度的,需站在业主的不同视角,择选出最佳的角度,哪怕是30厘米的细微差别,也要反复调整很多次。
移植定位后,园林养护人员通过搭建正三角桩稳定树体,加垫保护层防止伤及树皮,7棵乌桕如此定植悦府。为防止水分蒸腾过大,他们用草绳将树干全部包扎起来,结合定期的浇水、喷淋、输液、灌根、病虫害检查与防治等养护举措让7棵乌桕在悦府“安家”。
“当初学景观设计,以为和树木、园林打交道,是一份轻松、净心的工作。可真正投入工作之后,完全颠覆了这种固有观念”,大境悦府的景观设计师秦鸣明打趣道:“只怪自己当时太年轻。”
品一方水土,塑城市印记
当7棵乌桕树逐一落成,大境·悦府在社区园林的构建上终于有了“点睛之笔”。
漫步连廊,不经意间发现乌桕之美,欣赏光影推动树影在墙面、水面之上的游走,树影成画,波浮影动,构筑别致。而开敞式的前场静水湖面与特色瀑布的打造,更是营造出动静两相宜的前场空间,刚柔并济,动静两宜,相得益彰,展现出苏州山与湖的留白之美,这是一种源于自然的生命能量与匠心巧思的设计理念的融合与碰撞。
只有读懂城市的底蕴,尊重和理解一方水土、人文、市场和客户需求,才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塑造出来美好生活,进而让产品成为苏州的印记。
碧桂园大境悦府精心选取优质林木,不惧路途遥远,不吝工法繁复,力求将每一棵树的视觉呈现与景观体验都做到完善,而这些美景背后,源自默默付出的匠心精神。
在走进苏州的6年间,碧桂园读懂城市的底蕴,洞悉城市的远见,产品经历了从现代到星系、云系,再到府系、天系的三次迭代,如今大境系三子启幕:大境悦府、大境风华、大境·公园时代将以源于苏州园林文化的景观设计,塑造低密度美学住区,呈现公园式自然“林境”生活,为城市未来发展新中心量身定制品质美宅。
从芜湖到苏州,从深山里到小区中,7棵乌桕带着大自然中积蓄的生命力量在这里继续蔓延生长。当微风拂起,鸟鸣花香,树荫下穿梭而过的人们未必知道乌桕树的故事,而乌桕将会是这欣欣向荣生活的见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