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分享“5G与未来交通运输”——
昨天上午,主题为“跨界融合——5G应用与智能交通”的交通信息化主论坛和8个分论坛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在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邬贺铨以《5G赋能车联网》为题,就5G对未来交通运输的强大作用、5G在交通运输领域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做了精彩的报告。
5G让车联网可靠性达到“6个9”
邬贺铨说,移动通信技术基本上10年一代,峰值速率每一代都是前一代的1000倍。5G跟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不一样的是,从1G到4G都是面向消费者的,5G是面向工业互联网和智慧城市的应用。
与4G相比,5G在多项性能上有一到两个数量级的提升。比如说,用户体验数据提升了10倍,四五百公里时速的高铁无线接口延时减少90%,空中接口延时只有1毫秒,充分体现了高可靠低时延的特性;5G的连接密度比4G提高10倍,1平方公里有100万个传感器联网,能效和流量密度比4G提高100倍。
5G的应用对网络技术也带来很多改进。邬贺铨解释,5G之前的网络对所有业务不分等级、一律对待,这样会产生很多壅塞。5G技术和IPV6相结合,可以准确定义用户是谁,传输通道有什么要求。不仅如此,过去没有能力做随流检测,即在运行过程中检测网络服务质量,要等终端用户感知甚至用户投诉才能发现问题,有了5G则可以轻松检测。
借助5G技术,可以将人工智能的芯片、软件操作系统直接嵌入物联网的模块,组成智联网终端。区块链技术也能嵌入到相关模块,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例如,车联网的可靠性可以做到“6个9”,即99.9999%。
“5G未来什么业务最热,现在猜不着”
“在3G刚出来时,我们不知道有智能手机;在4G出现时,我们也不知道有快手抖音。5G也一样,再过两年,肯定有我们目前想象不到的业务出现。”邬贺铨说。
邬贺铨认为,现在手机功能靠App来赋能,5G可以通过对外开放接口,使其业务能力更丰富、更能适应未来不确定业务的发展。同时,开放的业务可以打包给客户使用,客户可以通过这种开放的能力自定义自己的业务。“车联网也是如此,未来有什么服务,我们现在也想不出来,但是未来可以通过开放的方式来丰富车联网的服务功能。”
但是这种开放会带来安全的风险。邬贺铨说,原先运营商的网络是封闭的,很少听说黑客把运营商的网络搞瘫痪,业务开放后,也可能有恶意的第三方App进来,同时也难免有恶意的客户利用相关权限来控制网络。现在5G采用通用的互联网协议,增加了网络被攻击的风险。
以车联网为例,在城市交通密集地区,车联网是典型的大连接。每辆车有上百个传感器,连接到车联网涉及到身份管理,如何使用灵活多样的身份管理、完成车辆快速验证也是一个考验。因为相关限制,车联网不可能有很强的安全防火墙等能力,很容易被木马入侵。另外,车联网会有点到多点的通信,以及绕过网络的车到车的通信,这些都会带来新的安全问题。
那么,5G能用什么方式来保证车联网的安全呢?“原来我们切换,是看到另一个小区信号强就切换过去,与原先的小区断开,会有一个短暂的两边不接。现在5G先接上新的小区,再把上一个小区断开,在切换过程中永远保证会有连接。”邬贺铨提到了多项技术,其中有一项为“先接后离”,即在终端归属地和漫游地的网络之间增加安全边缘的保护。
5G在定位上还可以解决现有的卫星导航定位如北斗、GPS解决不了的地下车库定位问题。邬贺铨说,车联网要求定位精度1.5米,而5G定位可以达到0.3米。
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超1.5万亿美元
“未来车联网向5G发展是一个方向。”邬贺铨说。
汽车本身是物联网的节点,或者说是大型的移动智能终端。一个汽车有十多个CPU,汽车电子系统占到汽车整个成本的30%到60%。未来汽车创新的80%将来自汽车电子系统。工农业会首先使用无人驾驶,例如麦收的无人收割机、拖拉机等等。
有了5G的车联网将再造一个汽车产业。邬贺铨引用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预测称:到2025年,车联网会带来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每年能挽救3万至15万人的生命,减少废气排放90%;到2030年,车联网产品和服务的衍生商业模式,会使汽车行业收入增加1.5万亿美元,而现有全球汽车产业规模为2万亿美元,也就是说,车联网相当于再造一个汽车产业。
邬贺铨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完善5G的车联网标准,面向车联网做更多的创新和试验,在5G和车路协同上仍然要做更大的努力。同时,人跟车的协同也非常重要,“在美国的马路上基本是汽车,我们的马路上还有不少快递车、自行车、电动车。可以说,中国的车联网在全世界是最复杂的。汽车永远在路上,5G车联网的创新也永远在路上。”他说。(记者 徐蕴海 见习记者 韩丽媛)
标签: 车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