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是村干部上门宣传这个好政策,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回忆起村干部上门送来“救急难”互助社救助资金的情况,安徽省全椒县石沛镇枣岭村66岁的村民刘厚叶仍然记忆犹新,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资料图片)
今年3月,刘厚叶的丈夫乘坐三轮车时不慎跌落摔伤,两个月花去治疗费将近40万元,最终因救治无效过世。将近两个月的治疗不仅掏空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了十几万的债务,这让原本还算殷实的家庭顿时陷入困境。今年9月,石沛镇枣岭村成立“救急难”互助社后,村干部第一时间摸排到刘厚叶家中,上门向她宣传了相关政策,并帮助她申请了救助资金。
今年以来,全椒县在全县范围积极推行村(居)成立“救急难”互助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急难社会救助,主动、精准、灵活、高效地开展“救急难”工作,及时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救急难’互助社救助范围更广、申请流程更简单、资金审批速度更快,可以说是社会救助的补充。”石沛镇民政办主任童海龙向记者介绍,“救急难”互助社是对接受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政府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一定特殊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补充救助,以及对不符合政府救助条件但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低保边缘家庭、返贫监测对象、支出型困难家庭等低收入人口给予应急救助。
10月28日,全椒县石沛镇枣岭村“救急难”互助社召开评议会。沈果 摄
在枣岭村,同样受益的还有村民王立柱一家。今年65岁的王立柱患有肢体、听力多重三级残疾,妻子郁绕青又患有慢性病,家中还有90多岁的父亲需要照料。今年2月,王立柱不慎摔伤,使本就生活困难的家庭负担加重。“没想到资金能这么快送到我们手中,给我们家帮了大忙,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郁绕青激动地说。
“枣岭村‘救急难’互助社成立以来,我们通过积极宣传互助社,广泛吸收村里的能人大户、创业典型等爱心人士,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石沛镇枣岭村党总支书记吴德海告诉记者,“救急难”互助社账户资金主要来源于县级财政、村集体经济资金、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等。截至目前,枣岭村“救急难”互助社已筹集救助资金3.61万元。
“像低保、大病救助这些措施,都有一个申请审批的流程。在这个间隙,我们就通过‘救急难’互助社来立即对群众进行救济,流程非常简单,资金立即到位,能迅速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吴德海告诉记者,“救急难”互助社成立后,村两委、包村工作队和网格员通过走访以及部门比对反馈的信息等渠道,及时了解掌握村里的遇困群众。“我们通过主动发现群众急难问题,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切实打通社会救助‘最后一米’,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他说。
“为了让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我们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急难社会救助,紧贴困难群众救助需求,在全县推行“救急难”互助社,形成‘衔接有力、社会参与、综合施策、救助及时’的良好工作格局。”全椒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正云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共成立65个“救急难”互助社,财政和集体经济投入130余万元,募集社会资金76万元。今年以来,通过“救急难”互助社,及时解决了198户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以来,我们在全县建立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优服务’为依托的‘望闻问切’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将党和政府的温暖第一时间传递到困难群众身上。”冯正云说。今年以来,县民政局加强与残联、人社、住建、医保等多部门的数据共享,定期主动将低保、特困与各类困难群众进行数据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分类进行全面排查,在民生大数据中精准识别困难对象,由“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实现对困难群众的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同时,联合乡村振兴部门,通过开展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成果“回头看”暨低收入人口精准识别和动态监测集中排查工作,密切跟踪脱贫监测户、边缘易致贫户、重病、重残导致刚性支出较大家庭等群体,逐户开展排查,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兜底保障范围。
此外,县民政局联合相关单位招募辖区内热心医护人员、记者、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出租车(网约车)司机等5类社会救助主动发现信息员,信息员将在工作中发现的群众遇困信息及时报送到“我要预警”栏目,有效推动民政部门迅速发现困难群众,确保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截至目前,全县共招募社会救助主动发现信息员140人,预警相关遇困信息186条。(郑成雪 刘正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