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网讯 在经济发展方面,苏州将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要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一批标志性龙头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每个县级市、区精准培育1-2个先导产业。建设210项重大项目,年内完成投资1300亿元左右。
在科技创新领域,苏州将更好发挥在苏高校作用,更大力度吸引国内外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和龙头企业来苏共建研发机构。今年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000家,新增高层次人才2.25万人,高技能人才2万人。
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抓紧编制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35),确保年内上报国务院。加快建设沪通铁路苏州段,力争开工建设通苏嘉、沪苏湖、太仓港港口支线和苏南沿江铁路;实施国际物流快速通道二期、东环南延、桐泾路北延、城北路改造、金鸡湖隧道、独墅湖第二隧道等工程,改扩建312国道苏州东段和524国道相城段。继续建设轨道交通3号线、5号线,力争开工S1号线和6号线、8号线。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的力度,引导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坚决完成省下达的“减煤”、“减化”任务,打好气、水、土治理攻坚战,新建改建公共卫生间250座。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持续开展绿化造林,建设生态公园,市区新增及改造绿地350万平方米。
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苏州要积极扩大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苏州籍高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实施镇(街道)敬老院改造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增加养老机构床位、日间照料中心和助浴点。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
在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方面,苏州将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24所、幼儿园12所,启动市疾控中心迁建工程。建成市第九人民医院和独墅湖医院,建设苏大附一院总院和市中医院二期工程,建成苏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金阊体育馆、东园体育休闲公园,建设运河体育主题公园,东太湖百里健身休闲带和健身步道等设施;建成苏州第二图书馆,建设苏州第二博物馆、考古博物馆、科技馆(工业展览馆)、艺术大剧院和中国丝绸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