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网讯 近年来,苏州持续加大投入,着力织密民生保障网,但因病、因残仍是致贫的主要原因。为此,苏州出台多项政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要全面实行大病保险制度,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范围,着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今年52岁的何坚2016年突发脑溢血,虽然经过一年多治疗,但现在仍然无法正常行走。
2016年何坚住院时,自费医药费花了近6万。如今失去了自理能力,日常生活全靠家人照料。妻子为了照顾他,只能打一些零工。一场大病,让何坚一家陷入困境。目前,社区正在按照苏州的相关帮扶政策,为何坚家申请救助补贴。
据统计,苏州常年享受政府生活救助人员约6.1万户、7.3万人,常年享受实时医疗救助的困难人员约6万人,年底享受年度救助7.42万人。(做后制)从去年10月开始,苏州在护理和养老机构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减轻家庭负担,目前已有3100多名失能人员受益。今年,苏州还将扩大长期护理险试点范围,很快何坚就有望享受到这一政策带给他的帮助。
苏州市人社局局长朱正表示,今年要走进家庭,开展居家的护理,同时对护理的标准、护理的项目以及对质量的监管、监测这块,是我们的一个重点。
今年1月,苏州大病保险制度新规正式实施,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110元,个人负担20元,年度内发生的自负费用累计达到6000元的,大病保险补偿800元;超过6000元且在费用区间内,按比例补偿。超过20万元的,最高可补偿80%,上不封顶。
朱正还说,“按照国家的要求,是在城镇居民当中来进行探索,而我们这次不仅仅是覆盖城镇的居民,同时覆盖了我们所有的参保对象。这是我们苏州的一个特点,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应该讲会起到非常好的积极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苏州市社会医疗救助办法》也将相应调整,安排财政对特困人员开展保费补助、实时救助、专项救助等精准救助,为因病致贫家庭编织更加牢固的保障网。(苏州新闻记者 李文瑾,甄军,张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