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资讯网

2018我们的生活有何改变?各位局长这样说

来源:名城苏州网                  发布时间:2018-01-12

2018我们的生活有何改变?各位局长这样说

  名城苏州网讯 市“两会”期间,市部委办局的领导们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不少重磅讯息,赶紧跟着苏小新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长期护理保险扩大试点

  近年来,苏州持续加大投入,着力织密民生保障网,但因病、因残仍是致贫的主要原因。为此,苏州出台多项政策。

  从去年10月开始,苏州在护理和养老机构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减轻家庭负担,目前已有3100多名失能人员受益。

  苏小新:今年,苏州还将扩大长期护理险试点范围,工作重点会有哪些?

  朱正  苏州市人社局局长:

  今年,长期护理试点要走进家庭,开展居家的护理。同时对护理的标准、护理的项目以及对质量的监管、监测,这是我们的一个重点。

  大病医保全国领先

  今年1月,苏州大病保险制度新规正式实施,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110元,个人负担20元,年度内发生的自负费用累计达到6000元的,大病保险补偿800元;超过6000元且在费用区间内,按比例补偿。超过20万元的,最高可补偿80%,上不封顶。

  苏小新:苏州的大病医保制度和全国其他城市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朱正  苏州市人社局局长

  按照国家的要求,是在城镇居民当中来进行探索,而我们这次不仅仅是覆盖城镇的居民,同时覆盖了我们所有的参保对象,全覆盖,这是我们苏州的一个特点。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应该讲会起到非常好的积极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苏州市社会医疗救助办法》也将相应调整,安排财政对特困人员开展保费补助、实时救助、专项救助等精准救助,为因病致贫家庭编织更加牢固的保障网。

2018我们的生活有何改变?各位局长这样说

  养老服务、民生保障,今年要这么干

  “着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着力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善民生”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作为民生保障的一线工作部门,今年,苏州市民政局将在兜底线、补短板、强弱项、优供给、建机制、增活力上下功夫求突破,“让困难群众生活更有保障,让老年人生活更有幸福感,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让基层基础更加扎实。

  苏小新:面对愈加严峻的老龄化问题,苏州将采取哪些措施?

  李永根  苏州市民政局局长

  2018年,民政部门将加快补齐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等短板,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继续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公办民营改革,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提升乡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

  苏小新:今年将如何更好的保障民生,比如对因病致贫家庭?

  李永根  苏州市民政局局长

  2018年,我们将把精准帮扶工作的范围拓展到所有因病致贫家庭;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做到‘逢救必核’、精准识别。

  今年还将进一步强化社会救助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衔接,对无劳动能力等不具备帮扶脱贫条件的困难群体实施兜底脱贫,着力构建政府救助、保险介入、慈善补充、群众互助的立体式救助体系,实实在在提升困难群体的获得感。

  外地土豆进苏州得有“两证”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就是最大民生。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今年苏州将继续坚持“严”字当头,严谨标准、严格监管、严厉处罚、严肃问责。

  苏小新:苏州市区农产品80%来自外省市,如何保障市民餐桌食品安全?

  陈建民  苏州市食药监局局长

  要保障市民餐桌安全,必须严把农产品入城关。外地白菜土豆要到苏州销售,必须带“两证”,一张是表示从哪里来的“身份证”,另一张是表示健康状况的“健康证”。

  去年,苏州80%以上大宗食用农产品已经做到进苏州带“两证”,今年这项工作将得到进一步推进。

  苏小新:外地农产品到苏州,为什么要带“两证”?这“两证”具体有什么样的作用?

  陈建民  苏州市食药监局局长

  “身份证”可以告诉我们,这些农产品从哪里来?生长过程中,用过哪些农药?“健康证”则代表该农产品目前的健康情况,相关卫生指标是否达标。

热文推荐

首页 | 苏州资讯 | 江苏聚焦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游戏 | 新闻

Copyright © 2002-2017 www.szweitang.cn 中国新闻社苏州分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友情链接: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