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这样的身体还能照顾自己,很多比我年纪还大的老人,根本没有办法下楼活动,整天憋在家里。”
“我们还是很希望有电梯,方便下楼和其他人说说话,晒晒太阳。
名城苏州网讯 彩香新村、三香新村、里河新村、竹辉新村、木杏新村、桂花新村……苏州的老新村很多,居住者中有许多老年人。由于腿脚不便,老人们上下楼十分费力,只得减少外出,有人戏称像在“坐楼监”。
下楼费劲,再上楼又无力
养蚕里的徐阿婆和丈夫,家在五楼,徐阿婆中风过后腿脚不便,需要用拐杖支撑勉强挪步。
前段时间,碰上一个大晴天,夫妻俩费了很大的劲,互相搀扶才挪着脚步下了楼,和邻居聊聊家常。
哪知下楼容易上楼难,两位老人根本没力气再爬五层楼回家。只能爬一层楼,歇息一段时间,花费20多分钟上楼到家,高高的楼梯成为回家的障碍。
徐阿婆说:“女儿工作蛮忙的,我们也不可能因为这点小事情就打电话喊她过来。平常只能少下楼,买菜什么的,反正有保姆可以帮忙的。但是我们还是很希望有电梯,让我们能下楼和其他人说说话,晒晒太阳。”
有家不能回,滋味不好受
今年已经76岁的周阿爹是个独居老人,儿子住在园区,平时工作又很忙,生活上只能靠自己。去超市买了米,就一路扛回来,还要爬四层楼才能到家。周阿爹说,他自己身体还算硬朗,每天上下楼要登百来个阶梯,就当锻炼了。
问及周阿爹为何不搬去和儿子住,周阿爹回答,在这里住惯了,能和周围的老邻居聊聊天、串串门,实在不想搬去连大饼油条都吃不到,住在互相不打招呼的园区小高层。
周阿爹说:“像我这样的身体还能照顾自己,很多比我年纪还大的老人,根本没有办法下楼活动,整天憋在家里。有些人搬去有电梯的小区,和子女住。但是,这种有自己的家不能回的滋味只有老人心里最清楚。”
居民意见难统一
李阿婆所住的小区属于商铺住户结合的公寓式楼房,必须先从后楼梯到达一处平台,穿过平台后,才能到达住用房入口,格外吃力。
李阿婆表示,加装电梯肯定是方便出行的,但很多年轻人租住在该小区,房东对加装的事情不积极,居民意见无法统一。
据不完全统计,苏州老小区的数量仅姑苏区就超过70个。
另一方面,2017年底苏州市户籍人口达到6910682人,其中老年人口1783296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5.8%。老年人数每年增长迅速,17年更增加了7.5万人,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对老新村加装电梯的呼吁也逐年增强。
(名城苏州网《两会大家开》专栏网友建议)
其实,苏州首个小区——粤海广场小区正报审批中。物业表示,居民们加装电梯的自筹费用两个月前就已经收齐,按照流程,应该是先到国土局做用地申请,再到规划局报规划,拿到规划许可后,再到住建局申请,目前还在进行报批程序。
苏州市住建局也给出答复,表示将尽快制定一个既符合规划、安全要求,又有鼓励作用的规范性文件,报请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如何解决老小区“下楼难”问题,参加今年两会的苏州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出积极反馈。
▲政协委员张奇表示,在为老年人就医、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保障的同时,还应当关注他们的出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