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想踏雪寻梅,结果天公不作美,整个江苏都在背着苏州下雪。这周暖阳高照,周末气温也有所回升,此时去旷野大湖边寻访寒风中傲立的蜡梅,倒也是赏心事一件,更何况还能游玩一下废旧热电厂、民居和古村落……这个周末,西山走起!
蜡梅还是腊梅,好好说道说道
这周气温骤降,身处钢筋铁骨的城市森林也倍加寒冷,朋友们提议去太湖畔走走,于是有了此行的目的地西山禹王庙。快到那里时,我见沿途风光静谧,果树上还有未摘的橙红橘子,蜡梅花也开得正旺,一切被太湖水映衬着,难怪朋友圈里最近被大批姑娘拈花一笑的美照霸了屏,如此清新的“花见”,叫人身心都温暖起来。
禹王庙在吴中一带声名远播因为其香火灵验,吸引了大批善男信女,但对我这种寻美物而去的游人,没想到也能寻到极为壮阔的绿色脉络。沿着庙内的小径一路深入,新鲜、微带水汽的黄色世界里,一片黄墙黛瓦之前,眼下正是赏花的好时节,十来株蜡梅迎风怒放,满满一树的金黄里,大小花朵布满枝头,在让人感怀在风雨骤临的1月,也能领略到春日的色彩。而且蜡梅花枝干粗壮、体量大,为江南的园林布局增色不少,整个院子就像是独属你一人的,循着梅还可以好好领悟那些对景、借景、框景、夹景、隔景……慢慢也就找到了植物赋予你的精神生活。
有趣的是,一直误以为蜡梅与梅花有着相同的血脉,其实不然。蜡梅花香与梅类似,但蜡梅和梅花并非同类。梅花属于蔷薇科李属植物,而蜡梅属于蜡梅科蜡梅属的植物。
另外古时,蜡梅直接被称为“黄梅”,所以在古代典籍中,虫字旁的用法更多,“比如唐宋诗歌里都用‘蜡’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写作‘蜡梅’”。这里的“蜡”字是指蜜蜡色,代表梅花的黄颜色。而到了清代,蜡和腊开始混用。
但为何多数人的印象里应该是腊梅而不是蜡梅呢?因为在旧版《现代汉语词典》中,仅有“腊梅”词条而无“蜡梅”词条,但2005年的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取消了“腊梅”词条,并在新增“蜡梅”词条后附注“也作腊梅”。因此如今小学生再学这个词,都是“蜡梅”了,千万别觉得你家孩子写了错别字啊!
你所不认识的西山深处
禹王庙的深处还有一处太平军士城遗址。
这里曾一度为太湖湖防要地,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一支水军驻扎西山后在此处筑土垒城、屯兵同清军水师对抗留下了一些遗迹。我们仿佛能眼见三千军士自乡野集结,古道上燃起霾尘,从狼烟四起到纷繁红尘,一切再激荡、再繁华,终归会过去的。
朋友见我喜欢这种遗迹,又带我去了不远处的西山热电厂旧址。那是因为当地产煤,苏联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援建西山时所建。建成后又发现当地煤层太薄,所以电厂几乎没有使用就被废弃了。
如今,这座荒废已久的建筑和断墙、穿旧的衣服、掉落的屋顶石块、蔓生的杂草和倾斜的水桶,加之户外的农庄共同装点了这里的风景,像极了辛波丝卡的《博物馆》,立于眼前时,偶尔会让过客伤怀。“如此说来,创造者把所有美好的期待和向往灌注进去,经历时间的发酵,早就超越了历史。哪里是我们拥有了它们,分明是它们路过了我们。”
茶梅 任何时期的解读都有美
当然,这里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美,对年轻人而言,她们显然更爱茶梅。前几日的雨滴浇落了此处华容,花瓣零散一地,只留少许花蕊残立枝头,重要的是即使如此,它们面对萧瑟的湖景依然婀娜多姿。
我大呼没有早早前来,因此错过了茶梅的一季花期。但年长的朋友却不这么认为,屋檐下的残枝还是极美的,尤其是水滴停留在屋檐上方多时,猛地坠落在叶上的一刹那,空气瞬间变得生机勃勃,只要你爱花,任何时期的解读都是美的。
说到生机,禹王庙还有独一桌的茶室,此时到此的多为银发斑白的老年夫妻,人家真的有雅兴,徜徉在蜡梅树下,在暖阳下喝茶和窃窃私语,再添几份当地小食为茶汤助兴。眼见他们满眼散发着如恋情般的喜悦,哪里像年轻人这般心心念念牵肠挂肚,我们所怕的无常、无望的,对他们来说其实是淡然的日升日落、潮起潮落,比花盛世界本身更吸引人。 (看壹周记者朱桦 /文 葛雷/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