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网讯(记者 刘硕) 期末季,苏州许多家长比孩子还紧张,对考试成绩非常担心。然而除了学习成绩,孩子成长中还有许多重要的部分,却被家长大大疏忽了。
昨天,方女士在办公室抱怨,“再不考试,我和我儿子都要疯啦!每天都要复习到十二点!他睡了我还睡不着!”她说寒假要来了,想着为孩子报几个补习班,办公室有孩子的同事纷纷表示赞同。最近有一条段子在不少家长的朋友圈里热传:“马上期末考试啦!买了两根甘蔗,考得好,内服;考不好,外用!”为孩子成绩焦虑和紧张的家长不在少数。
《中国儿童参与状况报告》指出,三成父母从不与孩子谈论爱。
对成绩的过度关注,导致孩子与家长的沟通话题单一。日前,中国首本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参与状况报告(2017)》,由中国儿童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该报告调查了全国7个城市87所公立中小学的近万名学生,内容涉及儿童政治参与、学校和幼儿园参与、校外参与、社区参与、网络参与等专题。研究发现,90%以上的父母会和孩子谈论学习成绩,但31.5%的父母从不和孩子谈论怎么交朋友,38.6%的父母从不谈论什么是爱,47.8%的父母从不谈论生命和死亡的话题。
报告指出,这些缺失的亲子沟通话题,恰恰对儿童自我保护、生命教育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吴中区心理协会会员、心理咨询师谭翠英说,心理学界普遍认为,绝大部分成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儿童期的经历有非常大关系。父母鼓励儿童交友,并提供一些方式方法,将决定儿童长大后的人际关系;儿童长大以后与伴侣及家人之间的爱,也来自小时候和父母的学习。如果缺乏沟通,会导致儿童成年后学习这些重要主题时比较缓慢。
缺乏沟通可能让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谭翠英长期在吴中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提供心理咨询,她说,青少年由于与父母缺少沟通,而产生心理问题和障碍的案例太多了。孩子的很多情感需求无法被满足,久而久之,会感到孤独、寂寞、受冷落,不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和沟通,无法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许多孩子有很强的低自尊,认为生活中没有自己会更好。因此产生自我压抑和焦虑,刻意与父母疏远。”
父母与孩子谈论爱最好以身作则。
谭翠英表示,对儿童心理发育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家庭关系状况,以及对孩子的关心和爱。父母与孩子讨论爱,最好的方式是以身作则,用自己作为榜样来教育孩子,如何爱自己、爱伴侣、爱家人。“父母可以讲述自己过往经历,讲故事,也可以带领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刻意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