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看壹周记者秦亚乔 摄影/葛雷
34岁的齐盛春,在警察队伍里算是清瘦的,白面书生一样的存在。每天,石路派出所的接近大厅里,总要来那么几位阿姨,见人就问:“齐队在吗?”“我找齐队。”“齐队呢?”自从到了石路所,电信诈骗案成了齐盛春的主攻方向,斯文又耐心的他也成了辖区里的妇女之友和老年之友。
268万血汗钱,转账一瞬间
他为此追到天涯海角
去年的一天,石路派出所来了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妇,说自己被骗了268万元,急得脸都涨红了。原来三四天前,他们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自己是公安局的,说夫妻俩涉嫌洗黑钱,一开始两人也是将信将疑,还想打110核实。对方很强硬地说:“你们当地的警察都是假的,你要是报警就永远别想洗脱罪名了。”夫妇俩犹豫了,竟然听从对方的话,不报警,不告诉子女,拔了家中电话线,一步步陷入诈骗分子的陷阱,直到将家中所有存款268万元存入对方的指定账户。当存款成功,他们再想和电话中的“警官”核实时,发现号码已成空号,两人这才幡然醒悟。
主办这起案件的齐盛春,从两人声泪俱下的叙述中搞清关键信息后,争分夺秒联系反诈骗中心,对被骗钱款进行拦截。然而,由于两人报案拖延了时间,268万元已经被层层转账,通过支付宝、银行卡等各种途径,转账了整整7层,就像推翻了多米诺骨牌,分至30多张银行卡上。警方发现,第七层的银行卡大多属于同一个人,中国台湾籍的老周(化名)。
经过大量繁琐的排查工作,终于通过调看取款监控找到了一张关键的面孔——广东佛山出现了一个取款人,基本可以确定是老周本人。
齐盛春追查到广东佛山,核对了整整一周的流水后,又追到广西柳州。在这里,他和同事们找到了老周的踪迹,为了防止嫌疑人销毁电脑资料,他们悄悄潜伏蹲守了整整两周,终于在一家酒店房间中,一击抓住老周,找到存有关键证据资料的电脑和作案工具。如果齐盛春和同事们动作稍慢,老周可能已经带着得手的钱款远走高飞了。
一起诈骗案,转账只是一瞬间,然而事后的追查却需要花费数周甚至数月。
一顿饭,信用卡成了别人的
他揭穿的诈骗手段,你做梦都想不到
也是在去年,齐盛春在工作中发现了一起蹊跷的案子。最初,所里接到两三个人的报警,说自己的信用卡被人盗刷了,明明卡在自己身上,密码只有自己知道,钱包也没丢过,可卡里的钱就这么刷出去了。
一开始,这几起案子并无联系,但不久,周边派出所也遇到了类似案子,在查看多名受害人流水的过程中,齐盛春忽然发现了一个交集,有9名受害人都在石路的一家饭店吃过饭,这家饭店有什么蹊跷?
齐盛春和同事上门调查,调取监控录像后发现,这9笔消费基本都是由店中两名服务员负责刷卡的,而两名服务员在调查时已经离职,入职时所留的信息也全部是假的。
嫌疑人看来就是这两名服务员,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获取信用卡信息的呢?齐盛春一遍遍地回看监控录像,发现了几个关键问题。首先,这家饭店所有服务员都有使用pose机的权限,人人都可以给客人刷卡。第二,每次刷卡时,顾客都放心地将信用卡交给服务员,也就是嫌疑人拿走,嫌疑人再去前台拿来pose机给客人刷卡。齐盛春捕捉到了一个速度极快的小动作,嫌疑人将卡在一块橡皮大小的小机器上刷了一下,这个小玩意儿应该就是盗取信用卡信息的工具。
当然,两名嫌疑人其实也很警惕,每次盗取信息后都不会马上作案,而是至少隔一个月才开始盗刷信用卡。
追踪着蛛丝马迹,齐盛春发现,这两个人已经流窜到常州,又做起了饭店服务员,钻同样的空子。两名嫌疑人纷纷落网,但这起案件中的暴露出的种种漏洞值得思考。
嫌疑人不仅能轻松地拿走顾客信用卡,而且还一次次偷看顾客输入密码并一一记住。
齐盛春告诉我们一个有趣的小细节,就是当他们调查时,发现不久前所里曾经到这家饭店处理过一起纠纷——一对母女到这家饭店吃饭,女儿买单时母亲发现服务员偷看女儿输密码,于是争吵起来并报警。那个偷看密码的服务员正是嫌疑人之一,因为这位母亲的警惕,嫌疑人收了手,她的女儿也就没有成为盗刷信用卡的被害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