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壹周记者 朱桦/文 葛雷/摄影
春节已然过完,我们上班族再次回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忙碌一周后,是否有些倦怠,不如出去踏青,要不去周庄吧?你一定会摇头,太著名的景点总是人满为患。其实就与古镇一河之隔,便有一块不被打扰的清静之地。 树荫、水道、野花、田、船、树……这一切都构成了——
真正的乡间童乐园
周末,定位周庄镇的全旺路88号,汽车快到达时,远远便望见了周庄大桥,对旅行达人来说那里再熟悉不过。但我们的目的地却是村庄对面的绿乐园,一片农乐园式的游乐场出现在眼前时,哇,还有一些竹编小屋点缀在田野里,像甲虫,也像半瓢葫芦,难怪,把这种装置鼓捣在户外,周围又是山水氤氲、绿树葱葱的,用“绿”这个字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乐园里可做的事情多了去了:面对着用泥土、木头、树桩等原生材质手工打造的游乐设备,小朋友们撒着欢便跑开了,去和鸟舍的小鸟打个招呼,在恐龙的脖子上荡起秋千,攀爬上大大的犀牛爬架,一个全新的世界立于眼前……
假如提前预约过课程,一到达目的地便可装配上吊带、专用带环、上升器、下降器等辅助设备,跟着老师学习起攀爬来。挑战的意义不单是耍酷,重要的在于尝试,在这里攀出的第一步,都变成了他们人生中大写的“勇敢”。
“乐园里还住着蚂蚁家族呢。”循着孩子们的声音望去,难怪他们疯叫着怎么都不肯停了。几个小伙伴发现了蚂蚁MINO的家,从巨型藏宝盒里翻出地图和放大镜,再将宝物按图索骥散落在乐园每个角落,探秘的同时,蚂蚁家里巨型宝盒中神秘的符号也有了释义。原来,身边的一草一木都与环境息息相关,每一场游戏都能培养孩子团队合作的精神,这样的能量与律动,无疑是少年们今后打开无限未来的真正秘钥。
无需愿景 就是日常生活
就这样,带着孩子回到乡村中,林间散步或路边野餐也就都成为了日常。偶尔下田农耕做一回佛系青年,心情瞬间变得平和,于是有了更多被触动的地方:本以为我们一周努力拼搏,只为了奔向远方,可终于到了远方,最后却又想回到故乡。
是呀,不过就是一条河的距离。对岸便是喧闹商业的周庄古镇,而这边则是这般不被打扰的清静之地。
这里几乎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其他的事情:喝茶、瑜伽、游泳、逛不远处的霍夫曼老砖窑……对了,霍夫曼砖窑其实就在隔壁的祝甸村,那里历有“三十六顶桥,七十二只窑”的说法,现存的明清时期古窑址有38处,绝对是一个访古探幽的胜地。
最适合去的时间是傍晚,只需十分钟的车程。我们就可以在落日的余晖下,看到那些不惊艳却很亲切古砖窑。
即便如今早已失去火的淬炼,看裸露在外的窑室诉说着昔日窑民的辛劳和智慧,也是一种独特的美。就在长白荡对岸的滇西砖瓦二厂的博物馆之中,我们还能看到当年的金砖留存,他们留下庄严肃穆的身影,叫人无端想起上世纪的炉火通红是怎样映照着江南水乡,大砖窑又是怎样的彻夜明亮。
在这座苏联援建的砖厂的内部,如今有很多创意小店坐落于此,享用一杯窑烧咖啡的话,轻易就感受到醉人的香气,更飘荡着长久历史的气息。
而藏在祝甸村樟树林里的乡伴课堂,其实也是亲子游的一个绝佳目的地。特别是船艇工作室,在四面通透的玻璃小屋里,老板本人比建筑更有意思,他会造船也教人划船,每周末都有木船的手作课程,孩子们个个聚精会神地沉浸于木材的先天情况、划分船板平衡比例上,眼神里满是对海洋和船长生活的心生向往。
还真是的,就在和周庄毗邻的这片土地上,树荫、水道、野花、田、船、树,一切都构成了理想村落该有的模样,真是像极了那首诗的意境:待到你我花甲,相携乡村安家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