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网讯 今年是全国政协委员盛小云连续第六年参加两会。身为文艺工作者,她关注的话题一直围绕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今年,盛小云建议在传统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分类施策,注重传播时效。
这把从苏州带来的琵琶,在陪盛小云完成央视元宵节晚会演出后,就留在了她的房间。说起这次演出,盛小云从策划阶段就全程参与,大胆创新突破,首次将南北曲艺相结合,一曲《看今朝》博得满堂彩。晚会播出后,四面八方发来的“观后感”,给了她一个启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不断向外拓展空间。这个空间,既包括表现形式,也包括受众范围。
盛小云说,特别是年轻观众,不知道评弹的观众,通过这个节目,都会了解它,所以首先让他们接触到这样的传统文化,然后他们才会去探究,才会了解,才会喜欢。
传统文化不仅要吸引国内观众。盛小云注意到,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民族文化“走出去”,对“走出去”的项目给予政策支持。如何让政策和资金真正帮助到优秀的项目,目前缺少相应的评价体系。
她说:“就是我们文化如何走出去,走到哪里去,是不是出了,就是走出去了,你走到哪个群体里面去,走入华人华侨的那一块和走到真正的外国人当中去,应该是两个概念。
盛小云认为,对不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群来说,文化“走出去”的难度更大。因此她建议,对于不同受众的“走出去”项目进行分类施策,给予不同支持和补助,并加强监管指导,从而保障“走出去”的传播效果。
她还说:“要使外国人对我们中国美、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能够有一种文化的认同感,那是绝对不容易的,所以在策划组织这方面,应该是有序地进行,而且应该把我们中国最好质量的艺术文化带出去。”(苏州新闻记者 黄冠华,郑晨,黎平,胡家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