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开篇说,“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曾经的繁华可见一般。老苏州有言,金阊门银胥门,地处五大水系交汇的阊门,曾经是天下大码头的所在,这里不仅见证了苏州繁忙的运河经济,而且还有着另一重沉重的历史身份。
红楼梦中,小时候居住在苏州的曹雪芹,丝毫不讳言自己对苏州热闹景象的喜爱。在徐扬笔下的《姑苏繁华图》中,也记录下了当年阊门大街上人流如织、万商云集的场景。
苏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秘书处处长夏冰告诉记者,金阊门银胥门,这里曾商店、字号、会馆、公所云集,五湖四海的商人到了苏州,货物都在这里卸货,所以这里的码头也特别的多,比如有万人码头、南码头北码头,还有太子码头、盛泽码头、丹阳码头等等。
如今我们出行可能是车位难求,而在当年,南北货品类繁多,码头也很紧俏,不能随意停靠,滚滚的流水,也为这里带来了无尽的财富。
站在阊门码头上,左有上塘河,右有下塘河,连同记者身后的另外三条水系,五水交汇,也难怪这里会成为天下大码头的所在。
沿着码头走上几级石阶,码头上有着99个不同字体的“根”字,这其实揭示了阊门的另一重历史地位。阊门不仅是繁华富贵地,更是中国第二大移民出发地,是承载了很多人乡愁的地方。
元朝末年,张士诚占领苏州后,因为发展生产、崇文重教,深得民心,朱元璋攻城时,因苏州百姓拼死抵抗,足足围城大半年,损失惨重。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对包括苏州在内的江南人口,采取了大规模迁徙政策。据估计,当时至少有十多万人口,从阊门沿运河北上,被强制迁徙到扬州和淮安等地。
时至今日,每年还有络绎不绝的人来到阊门寻根问祖,如今一边是古渡口,一边是朝宗阁,悠悠运河水,满载着600年乡愁。 (时政专稿 文/《社会传真》宋颖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