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资讯网

探索湿地保护新模式 人与候鸟共享“四季水田”

来源:名城苏州网                  发布时间:2018-03-24

探索湿地保护新模式 人与候鸟共享“四季水田”

  名城苏州网讯 近日,天福国家湿地公园首次观测到世界濒危鸟类大杓鹬的身影,这在昆山地区尚属首次。而这正得益于公园实施的“四季水田”项目。

  水草丰茂、菜花摇曳,漫步在天福国家湿地公园,近4000亩的水稻田一片生机勃勃,随处可见觅食、休憩的水鸟,让游客流连忘返。

  记者注意到,这里的每块水稻田都蓄满了水,而且水位还各有高低,为的就是让不同类型的水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栖息地。3月20号,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的工作人员首次观测到世界濒危鸟类大杓鹬的身影,这在昆山地区尚属首次。

探索湿地保护新模式 人与候鸟共享“四季水田”

  位于昆山花桥的天福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以水稻田为主的湿地公园之一。在实施栖息地修复和“四季水田”项目后,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种数已达174种,占全市鸟类种数的51%,成为鸟类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湿地公园。目前,太湖定位观测站与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合作,在同步开展四季水田对鸟类、水质、土壤、稻米质量等影响的研究,通过监测数据来对四季水田的生态效应进行评价。以期未来在太湖、阳澄湖等生态敏感区推广“四季水田”提供实践经验。

探索湿地保护新模式 人与候鸟共享“四季水田”

  天福国家湿地公园首席科学家谢冬说,从专业上来讲,水稻田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它是最为丰富的一个地方。农忙的时候,它是农耕地,休耕的季节,我们又把水还到水稻田里面,这样有助于水质的进一步进化。

  目前,苏州市已建成6个国家湿地公园,数量持续位列全国地级市之首。全市受保护的湿地面积已从2009年的32万亩上升到去年的230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从8%上升到58.1%,列全省第一。

探索湿地保护新模式 人与候鸟共享“四季水田”

  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工程师周婷婷说,苏州将加快构建以“太湖 阳澄湖和长江大保护”为核心,湿地保护小区为主体,湿地公园为亮点的健康湿地城市,到2020年,所有县(市、区)的自然湿地保护率均达到60%。(《苏州新闻》记者 陈政)

热文推荐

首页 | 苏州资讯 | 江苏聚焦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游戏 | 新闻

Copyright © 2002-2017 www.szweitang.cn 中国新闻社苏州分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友情链接: 百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