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网讯(实习记者 杨学敏 记者 何寅平)今天(3月25日)下午,在清明节前夕,苏州市第24次树葬公祭暨集体礼仪安葬活动在吴中区凤凰公墓举行。记者获悉,随着绿色殡葬深入人心,选择树葬、花坛葬的市民越来越多,目前苏州骨灰入室安放数量已超过68万份。
下午1点,在优雅庄重的乐曲中, 200多名家属手捧81位逝者的骨灰袋,缓缓步入活动现场。礼仪人员代表主办单位向逝者敬献了花篮。家属代表向已故亲人进行了深情告别,全体人员向逝者三鞠躬。公祭仪式后,礼仪人员和逝者亲属一起洒花覆土,将骨灰安葬在树木周围,肃立鞠躬,并将黄丝巾系在心愿树上,寄托思念。
仪式结束后,75岁的顾老伯依然站在树前,重新蹲下整理了一下花环。他告诉记者,今天下葬的是自己的岳母,老人家姓龚,生前四世同堂,去世时虚岁已经103岁了。“老人家非常开明,去世前特地嘱咐,安葬要简朴,树葬什么都可以接受。”顾老伯说,岳母是2016年年底过世的,去年没有赶上树葬,所以选择了这次安葬,完成老人的遗愿。
图中为百岁老人龚老太的树葬处
苏州市殡葬事业管理所负责人徐荣林告诉记者,树葬是节地生态安葬中一种最为常见、也最为群众所接受的绿色殡葬方式,它是将逝者骨灰埋葬在树下,不做坟头不立碑,只建一块记牌。1993年,苏州就开展了第一次集体树葬活动,共安葬8份骨灰,第二年安葬数就达到了39份,之后参与人数越来越多。截止2017年底,苏州已有13585份骨灰采用了树葬方式进行安葬。
据了解,苏州市政府早在2012年就制订办法,对采用绿色殡葬的骨灰给予1000-2000元不等的补贴。近年来,随着苏州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市民文明意识的不断提升,节地生态、绿色殡葬的理念已越来越为社会和群众所接受,以树葬、海葬、壁葬、花坛葬、草坪葬等为代表的绿色殡葬方式得到广泛推崇。
截至2017年底,苏州海葬、草坪葬、花坛葬、壁葬等达到20000多份,骨灰入室安放数量超过68万份。这些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有效地节约了土地资源,促进了全市的殡葬改革,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