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看壹周记者杨斌
要说苏州人是最爱买保险,这句话并不为过。数据统计,截止2017年底,苏州市共有保险机构82家,各类分支机构933家,全年保费收入635亿元,比2016年增长21%。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健康的关注度持续升温,“要不要买保险”,早就转变成了“买什么保险”的问题。
不过,因为公众对保险的了解程度不一。很多时候,“买什么保险”这个问题,却也成为普通市民购买保险,提升自我保障的最后一道门槛。
而本报记者在采访了苏州市保险行业协会的相关专家后了解到,根据个人所处家庭人员结构、身体状况、收入水平等的不同,其实在每个年龄阶段,市民要关注的保险种类,都有很大区别。
性价比高
年轻人可选定期寿险做过渡
小李今年25岁,2年前才从大学毕业。对于保险,他一直抱着既向往,又犹豫的态度。一方面,他明白购买一份保险,是对自身的一份保障,但一个实际情况是,因为小李现在的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家庭条件也一般,他认为在资金规划中,还应该先考虑购房、结婚等的费用支出。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像小李这样的想法在年轻人中并不在少数,因为事业属于开创阶段,确实很多人会遇到资金紧张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就应该远离保险了,苏州市保险行业协会业务联络科副主任钱圣明介绍说,对于年轻人来说,各个保险公司推出的定期寿险是可以考虑的保险品种。
和常见的终身寿险相比,定期寿险最大的优点是在于传承了保险重保障的初衷外,又保持了极高的性价比。以25岁的小李为例,如果他现在购买了一款20年期保额为20万的定期寿险,那么在到他45岁之前,都能享受到相应的保障。同时,以目前市面上的产品进行测算,他每年因此要缴纳的保费是在600—700元之间,相比同等保额的终身寿险,所要支付的保费要少得多。
需要提醒的是,因为现在市面上的定期寿险大多数是消费型保险,因此这类保险最合适的定位,是作为年轻人事业初创期的一项过渡保障。
而当年轻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事业、收入等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那么一款重大疾病保险,仍然应该是这个人群的首选。
记者了解到,虽然现在市面上的重疾险品种五花八门,但所有产品均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颁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为基础,可涵盖《规范》包括的恶性肿瘤、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终末期肾病、良性脑肿瘤(须开颅手术或放射治疗)等25种重大疾病的治疗保障。
除此之外,各家公司也会根据自身情况,在产品中扩大保障范围,所以保费会因此有所不同。
家庭首选保障经济支柱
教育险最好定位为储蓄
和小李相比,陆女士遇到的关于保险的问题则更复杂一些。今年1月,陆女士的女儿刚刚出生。两个月来,家人一直讨论如何给女儿买一份保险,但选择哪个险种,还没有达成共识。而且在讨论中,因为专业人员的推荐,陆女士猛然发现自己和丈夫其实也没有保险保障,但因为家庭经济状况限制,究竟给谁先买,似乎也成了个问题。
就这一点记者同样请教了专家,得到一个似乎大多数人并不了解的答案。一般来说,一个家庭用于保险保障的金额支出在家庭年收入的10%—15%之间为宜。以2017年苏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6万元来计算,一般一个三口之家可用于保险支出的费用在1.5万元左右。
按照这个标准,家庭最好是为收入贡献最大的家庭成员购买一份重大疾病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每年购买一份住院险。也就是说,一旦这位家庭成员罹患恶疾,这些保险可以从治疗、住院等多个方面缓解家庭的资金压力,帮助家庭渡过难关。
与此同此,根据每个家庭工作、生活方式的不同,那些特定领域的功能性保险也可以考虑。比如某家庭成员是商务人士,经常要乘飞机外出,那么可以为他购买用于提供以乘客身份乘坐飞机时的意外伤害身故及意外残疾保障的航空意外险;如果家中最近正好在装修房屋,可以选择房屋为房屋本身及水电气等室内设施、装修及比较贵重的室内财产提供保障的房屋装修保险;或者家中请了保姆,可以购买家政雇佣责任险,作为一款第三者责任险,为家政从业人员和雇主本身 ,提供人身意外、医疗以及财产等方面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