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举行缅怀遗体捐献志愿者活动,图为捐遗受益者发言。
名城苏州网讯(记者 熊曙光 实习记者 黄天佑)“好妹妹,你就放心吧,孩子我们会照顾好的!”上方山红十字会捐献纪念园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市民王女士弯腰用颤抖的手抚摸着纪念墙,强忍泪水,神情激动。今天(3月30日),苏州市第十二届遗体捐献集体追悼仪式在这里举行,500余人参加。
王娟的姐姐说,“妹妹救了两个人,她是我们的骄傲!”
80后姑娘捐眼角膜 两名中学生重获光明
吴江姑娘王娟,今年2月22日(大年初七)因病去世,33岁的她捐献了一对眼角膜,让两名中学生重见光明,目前他们已经返校上学。
今天,王娟的丈夫、母亲和姐姐来缅怀她。姐姐回忆,妹妹在临终前说,生病期间得到了社会上许多好心人的帮助,没什么好回报的,在大年三十那天决定捐献眼角膜。
捐遗者北川光男妻子(右)发言。
身着黑色礼服的北川光十寸子来自日本,她作为特别嘉宾发言。她的丈夫北川光男,去年遗体捐献给苏州大学医学部。“我和丈夫在苏州工作多年,早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在这边捐献遗体,一方面是想回馈这座城市,另一方面也想为中日友好做一点贡献。”
在朱永发感召下,加入捐遗队伍的志愿者张慧中老人(右)。
女儿去世捐遗 七旬老人感召40多人捐遗
在纪念仪式现场,还有一位“老熟人”朱永发,他全家都是捐遗志愿者。朱永发说:“自从2010年这里建成,我几乎每年都来,用相机记录自己的生活,也留下美好的瞬间,告慰在天堂的女儿。”
据了解,朱永发的女儿朱滢也是一位捐遗志愿者,因病去世后,选择了捐献自己的遗体,为更多人带来生的希望。“女儿,你可以安息了,我们捐遗志愿者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我真的很感激!”说到这里,朱永发也有些激动,经他介绍登记捐遗的志愿者,已经有40多人。
据悉,自从2005年苏州市开展遗体(器官、角膜)捐献工作以来,截止2018年3月,苏州全市遗体捐献报名登记累计4185人,成捐545例;角膜捐献累计登记总数2259人,成捐201例;器官捐献累计登记数1952,成捐44例。在这些实现捐献的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101岁,最小的只有6个月。
现场人士向捐遗者鞠躬致敬。
生命永恒 苏州已建捐献纪念园开通网上纪念馆
虽然苏州市成功捐献和报名登记的人数都走在全国前列,但遗体(器官、角膜)捐献工作的开展仍面临着重重阻碍。市红十字协会工作人员介绍,“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导致很多人对捐献遗体存在偏见,哪怕本人志愿捐献,但从报名登记到实现捐献的过程中,只要有一位家属反对,都会让之前所有的努力白费。而志愿者联系方式的变更、相关法律的缺失,都加剧了捐献遗体(器官、角膜)事业的严峻性。
为推动苏州市遗体(器官、角膜)捐献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苏州市红十字会广泛开展宣传,成立遗体捐献志愿者委员会,扩大志愿者队伍;在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建立捐献纪念园,并开通网上纪念馆,为捐献者家属提供缅怀纪念场所。
据统计,仅去年一年,苏州就有遗体捐献97例,角膜捐献45例,器官捐献12例,还分别实现了江苏省首例国外友人捐献遗体、器官。苏州市红十字会号召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志愿捐献遗体(器官、角膜)的队伍。生命永恒,光明长存,捐献者的身影将点亮苏州的大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