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网讯 近日,2018年“关爱民生法治行”活动启动,推出了12项法治惠民项目。通过持续开展关爱民生法治行,公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下午,吴中区检察院的王伟正在为全省首例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准备出庭预案。自2016年以来,被告林某等人在明知相关麻醉药膏系假药的情况下,买入并通过网店、微信、实体店等对外销售,对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
吴中区人民检察院员额检察官王伟说,这种威胁,通过刑事制裁手段,是不能完全消除的。检察机关必须在提起刑事公诉的同时,附带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要求各被告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加大违法犯罪嫌疑人的违法成本,一定程度上遏制此类违法犯罪行为。 自去年以来,苏州检察机关共办理了十多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涉及水体、土壤、假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等领域。在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修复环境保护资源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苏州市人民检察院民事检察处副处长曹丹说,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为保障民生民利、保护生态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苏城公证处,公证员正在给当事人解答绿色公证的办理流程。正在办理房产继承业务的王先生表示,自己平时要上班,没法经常请假外出,绿色公证服务帮了他的大忙。
市民王永强说,以前听说办公证非常麻烦,有的人办理证明材料跑半年,一年的都有的。有了绿色公证,这次来,尝试了一下,有些档案证明,工作人员帮着办理,他觉得非常方便。
去年1月开始,市司法局在全市公证行业推出绿色公证服务。公证机构推行“主动调查”制度,对继承等民生类公证业务,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或线索,进行主动核实。变“当事人跑腿”为“大数据跑腿”和“公证人员代查”。截至目前,共计为42000多人次提供了绿色公证服务。
苏城公证处主任殷岳亮说,只要他提供相应的信息给公证处,公证处来帮他调取相关需要公证的资料,减轻当事人去有关部门,调取公证继承的有关档案的繁琐。
截止去年底,全市已有7家公证机构开通“云公证”服务平台,今年6月底前,全市公证机构将实现“云公证”服务全覆盖。
苏州市公证协会秘书长罗文军说,下一步 将充分利用苏州公证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建设契机,与公安、民政、不动产登记,以及档案管理等部门机构,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将绿色公证服务品牌,做优做实,让市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惠民红利。
今年“关爱民生法治行”惠民项目包括创新公益诉讼办理机制;惩戒“老赖”全民行动;打击环境犯罪“清水蓝天”专项行动等。“关爱民生法治行”自2009年起实施,已累计开展市级项目100多项,各县(市、区)级项目1000多项,成为苏州法治建设的重要品牌。(苏州广电全媒体记者 陈政 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