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网讯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现任教于苏州科技大学的全国知名画家王嫩有幸受邀参加国家“马克思重大历史题材绘画作品创作”,从年初的选题确立开始,历经3个多月的呕心创作,目前这幅《终身伴侣一一马克思和燕妮》的画作已基本完成。该画将于5月份送至北京国家博物馆展出。这也是党的十九大之后第一个最重要的主旋律、主题性的创作展览。
画家 王嫩
全国仅挑选24个画家,自己成全省唯一入围的
在中央宣传部的领导下,由中央编译局和中国文联共同组织协调,中国美协组织实施创作一批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题材美术作品。这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一个具体举措,也是国家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系列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为此,今年1月2日,中国美术家协会给王嫩教授发来一封邀请函,主要是邀请他参与马克思题材绘画作品创作。
“全国邀请了24个画家,我是江苏省唯一的一个。”分析为何会选上自己,王教授坦言,自己比较擅长肖像画,而且之前创作过的外国人肖像画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王教授口中所说的这个外国人肖像画,就是上面这副油画写生作品《俄罗斯姑娘》。当时是2015年,中国美协在浙江义乌举行全国美术名家《丝路行》活动。在这个活动中,王教授所创作的油画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采访中,王教授反复提起这句话。他告诉记者,正因为之前的作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才能在全国的画家中脱颖而出,受邀参与这次马克思题材绘画作品的创作。
选这个题目主要有两个原因…
“这次是命题作文!”说起这次创作的主题,王教授表示,总共给了26个题目,24位画家每人要从中挑一个。
当时,自己身体还发着烧,但是一想到如果去北京晚了,可能就只能挑剩下的题目。于是,年过六旬的王教授在接到通知后,顾不上自己的身体,就立马动身赶到北京参与了选题会。
“《终身伴侣一一马克思和燕妮》,这个选题当时有三四个人都选了,但是最终美协还是把它给了我!”
王教授表示,选择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个它显然是个肖像画创作,而我又是肖像画作家,所以选这个题目很自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不仅是个肖像画家,还是个擅长表现女性的肖像画家。
”在这么多的选题中,出现女性的比较少,但是燕妮的呈现给我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可能性。“
燕妮出生于德国贵族家庭,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一位德国社会学家,是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伟大导师马克思的妻子。她曾勇敢地冲破世俗,在充满困苦和自我牺牲的生活中,支持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卓越贡献。
打造史上最完美的马克思和燕妮
“创作艰难!”面对画作,王教授深深地感叹道!
他告诉看苏州记者,由于历史久远,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摄影技术又不发达,所以马克思和燕妮的影像留存非常少,这就给创作带来了第一大难题。
“翻阅各大网站、书籍找他们的影子,找了好久,也只找到四张照片。”
不过,王教授表示,庆幸的是自己生在50年代,父亲又是走过长征路的老红军,所以从小就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对表现这块内容还是有自信和把握的。
有了基本素材,再加上自己对马克思和燕妮的理解,王教授就开始正式动笔开始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