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网讯 昨天,市教育局、民政局、人社局、工商局四部门发文,决定联合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

此次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要求把学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凡在房屋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要立即停办整改。文件要求严格办学资质审查,禁止“无证无照”、“有照无证”办学;要严格规范办学行为。
苏州市教育局民办教育与社会教育处处长张可伟告诉记者,首先要治理是校外培训机构,文化学科类,是不是存在超纲,加大难度这个方面;第二方面,对学校是不是存在不尊重教学计划,开展非零起点教学;第三方面校外培训机构跟学校之间可能存在的利益链,机构把一些培训情况,竞赛情况,排名情况提供给学校,作为学校录取编班的依据。
专项治理将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中小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以及培训机构自主申报的方式进行全面摸排,各地教育局也将牵头公布无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的“白名单”,公布有安全隐患、无资质和有不良行为的“黑名单”。

苏州市教育局民办教育与社会教育处处长张可伟表示,他们总的原则是疏堵结合,通过规范一批与取缔一批,能拿证的,达得到条件的就合法办学,达不到条件的就是要取缔,目的是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维护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细心的市民可能会注意到,现在很多商业综合体里面,生意最好的不是某某餐厅、咖啡厅,而是一些儿童培训教育机构。没错,这些各式各样的教育机构不仅会租显眼的位置开店,还会无孔不入的向目标人群推销。
近日,袁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国画培训的工作人员电话,问她要不要带孩子来学习一下?电话中礼貌的问候与真诚的态度,让袁女士无法直接挂断,可继续听下去,气却不打一处来。
袁女士说,他们会把家长的姓名,小孩一些具体信息说的很到位。
不仅能说出家长和孩子的名字,更私密的孩子学校、班级信息,对方也是了如指掌。业内人士介绍,不少教育机构为了推销,不惜花重金购买适龄儿童的父母联系方式。当然,主动找上门的客户,对方更不会放过。记者在手机APP上查看了一个教培机构,不到三小时,销售电话就直接打了过来。
对方称,他们后台可以看到有客户要了解他们的信息 这边老师会联系。
对方表示,只要是浏览过店铺的用户,他们都会主动打电话过来,点对点的推荐相应的课程。而记者在一个商业综合体对家长进行了随机调查,90%的家长表示接到过培训机构的电话推销,70%的家长表示平均每周都能接到培训机构的电话,且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后,电话推销的内容是围绕学科提优。

梳理大数据进行点对点宣传,教育机构的推销路子可谓真是做的尽心尽力、与时俱进。但其实教育机构近年来的野蛮生长,早就引起了多部门的注意,昨天,苏州市教育局等四部门联合发文后,记者在今天的走访中,还是发现一些教育机构在打擦边球。
上午十一点,这家主营语数外三科辅导的教育机构里,坐满了等待孩子的家长。工作人员介绍,不少有意向学校的小升初学生,都选择在这里培训。普遍来讲的话学校认学科类的。
工作人员口中的学科,也就是语数外成绩,以小学数学为例,几人的小班制,平均每节一个半小时的课120块,如果需要超纲学习,也可以“私人定制”。专门为你的孩子开这个课,一对一的补。
而相比这家任性的超纲“私人定制”学习,另一家教培机构的英语课,则主打脱离学校课本。不是完全按照学校内容来教,他们的课本都是总部研发的。
事实上,在近年来不少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需求下,一夜之间,市面上就出现了各种类别的教培机构,但数据统计显示,在苏州获得工商登记的培训机构或业务范围含培训的1.5万家中,只有478家校外培训机构获得了教育部门颁发的许可证,后期的对其的整治,任重而道远。
特约评论员周国忠告诉记者,考试的指挥棒要合理的运转,孩子考试考的东西,就是来自于教学大纲就可以了,不要另外再加外面内容,奥赛加分呀等等就造成孩子都要去补课。(苏州广电全媒体记者 张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