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阳气生发。可有些人却出现头晕、精神不振、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或早晨不易醒,醒后还要昏昏欲睡等症状,俗称“春困”。人与大自然是协调统一的,最近气温渐升,自然界阳气渐长,人体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流向体表,而大脑的血流量相对减少,加上昼长夜短,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使得大脑的供氧量更为不足,出现春困。春困不是病理现象,而是季节性差异带来的暂时的生理现象,是可以防治的。
文/看壹周记者杨星华

专家档案
王海娟:苏州市立医院北区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擅长中医传统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诊治消化系、生殖系、呼吸系疾病,对妇科病、老年病、失眠症及中医养生等。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春困不是一种病
春困不是病!春困是人体生理机能随自然季节变化和气温高低的转换而发生相应调节的一种短暂生理现象。春天,气温适中,皮肤和肌肉微细血管处于弛缓舒张的状态,血流缓慢,体表血液供应量增加,流入大脑的血液就相应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刺激信息减弱,出现抑制的状况,于是出现昏沉欲睡的“春困”现象。
“春困”其实是脑缺氧的表现,这跟植物神经没有完全适应气候的变化、血管舒缩功能不灵敏有关。春困并不是病态,当然也与免疫力没什么关系。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主要由于冬春两季的气候变化大,人的身体需要有一个适应调整的过程。人们在寒冷的冬季和初春时,受低温的影响,皮肤汗腺收缩,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保持体温恒定。进入春季,气温升高,皮肤毛孔舒展,供血量增多,而供给大脑的氧相应减少,大脑工作受到影响,生物钟也不那么准了。专家告诉记者,春困多见于用脑过多的学生、教师及高级知识分子、体质较差的老人及慢性病患者、长期紧张、压力过大的白领或办公室人员以及长时间单一重复性机械劳动的工人等。从中医体质来讲,痰湿、气郁、气虚体质的人更容易产生春困。
当心春困和这些疾病混淆
但专家介绍,虽然春困不是一种疾病,但是,有一些疾病发病的时候,也有犯困的症状,要和春困区别开来:
中风 缺血性脑中风病人,在发病前一周左右,会因大脑缺血缺氧而频频出现打哈欠等犯困的现象,应与春困加以鉴别。
嗜睡症 以发作性睡病最为常见,此类患者往往白天有不可抗拒的睡眠发作,发作时力求保持清醒,但在1-2分钟进入梦乡,一旦出现立即就医,排除原发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或内分泌等相关疾病。
缺钾 钾是维持生命的必须物质,机体缺钾有时也会出现类似春困的表现,常伴有全身性肌无力、恶心呕吐、便秘、反应迟钝、心律失常等症状,应引起重视。
其他一些慢性病复发时也会出现类似春困的症状,如高血压患者血压不稳定、糖尿病病人血糖上升、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控制欠佳等等,此类慢性病患者应注意鉴别。
缓解春困不能靠睡
天气暖洋洋,人也开始变得懒洋洋。春困就像传染病,让大家忍不住哈欠连天。其实春困不是病,它是人体生理机能随自然季节变化而发生相应调节的一种生理现象。冬天,人体为了防止热量散发,皮肤和微细血管处于紧张收缩状态,维持机体的生理恒温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信息增多,人的大脑比较清醒。而春天,气温适中,皮肤和微细血管处于舒张的状态,体表血液供应量增加,流入大脑的血液就相应减少,于是出现昏昏欲睡的春困现象。
缓解春困仅靠多睡是不行的,锻炼可以大大加快脑处理信息的反应速度,有效地防止春困。春天最好多在阳光充足、绿化好的地方活动,多做些深呼吸,给大脑提供新鲜充足的氧气,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消除困倦。
有氧运动别太激烈
消除春困最好是采用有氧运动,如慢跑、普拉提、瑜伽、太极拳等锻炼形式。这些运动能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增加机体和脑部供氧。例如普拉提能锻炼普通有氧运动难以锻炼到的身体部位。久坐造成的肩痛、腰酸或是肌肉不适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普拉提来改善。
春天乍暖还寒,进行有氧运动时强度不宜太大。可以选择每周3次进行快步走,每次30分钟,步频控制在每分钟60~80步。此外,再结合瑜伽、普拉提、太极拳,起到活动关节、放松肌肉、缓解身心疲劳的作用。
办公室里多做头部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