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网讯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今年的市委“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南水乡风貌。今天我们带您分别走进震泽和越溪,看看那里如何运用生态优势,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震泽齐心村的半爿滩,曾是周边出了名的一个荒地,环境脏乱差,去年村里花了大力气下了大决心对这里进行一个环境改造,半爿滩转身一变成了一个滨水休闲生态园,环境非常地好。

在生态园里,种植了大面积的金桔、梨树等,河里放养鱼类,开发生态垂钓,让原本的荒地有了景,也有了经济效益。
目前,齐心村12个自然村都完成了三星级康居村创建,“田园小综合体”的建设将在2019年年底前建成。

吴江区震泽镇齐心村党委书记魏建良介绍,几年来已经腾退了6个企业,对环境污染的企业整治掉,现在村级收入不是追求投资性收益,现在要向融资性收益来过渡。

魏建良说的融资性收益,就是村民自发成立的合作社。腾出来的土地,打造1500亩高标准农田,种植优质大米。

市委“一号文件”提出,按照乡村旅游景区建设理念,推进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每年建成不少于350个三星级康居乡村和10个康居特色村,到2022年全市所有重点村、特色村建成三星级康居乡村。要鼓励将传统村落作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优先支持对象。

吴中区越溪街道的张桥村拥有苏州山村中连片面积最大的竹林,过去一直被称为世外“原始山村”,但知晓的人并不多,名气与隔壁的旺山村相差甚远。直到2015年开始美丽乡村建设,让这个山村发生了变化,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创业者纷至沓来。

村民金龙盘将自己的房子租给李丽芳开民宿,每年能拿到将近8万块钱的租金,他和妻子兼职在店里做做服务员,加起来一个月也能挣差不多6000块。
市委“一号文件”明确,要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以点串线、区域推进,积极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到2022年,新增乡村旅游精品线路50条。同时,要完善村庄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推行农村环境专业化、市场化管理,到2022年实现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洁、公共设施等社会化综合管护全覆盖。

苏州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副教授肖锐表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生命线,要切实推进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实现望得见青山 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全面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的质量。

(苏州新闻记者 闪音瑜、李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