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市场、卖场、超市、生鲜平台全力以赴供货送货——
保证市民买到菜拿到货
□苏报记者 尤薇 韩丽媛
疫情发生以来,不少市民每天买菜,从逛菜场、超市,变为线上下单等着配送上门。随着线上订单的明显上升,我市商场超市卖场的线上保供与线下配送情况如何?能否满足市民需求?昨天,记者从我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及多家超市卖场了解到,苏州主副食品市场货源充足,为解决因订单量大增而配送力量不足的问题,不少商家加大人员投入,补充配送力量,全力保证市民买得到菜、拿得到货。
线上买菜需求量持续增长
昨天凌晨,满载一份份新鲜蔬菜、肉、鱼、水果等的配送车,从我市最大的“菜篮子”南环桥市场出发,运往社区配送点。最早从上午7时许起,居民就能在家门口取到预订下单的新鲜菜。“每天配送的数量比以往增加3倍左右。”南环桥配送有限公司总经理谈震宁介绍,疫情发生以来,社区居民要求送菜上门的数量明显增多,这两天每天蔬菜就要配送2000多份,大青菜等绿叶菜需求量最多,白菜、土豆等“放得起”的品种增长也比较快。
“每天凌晨就要开车配送。”一位配送员拿出的“工作安排”显示,每天配送从凌晨4时许开始。谈震宁表示,目前,公司50多位配送员工、15辆配送车24小时连轴转。
据介绍,疫情刚发生时,不少居民订菜量较大,现在部分人改变了看法,认为“供应放心,还是每天吃多少订多少更新鲜”。
昨天,全市多家重点超市卖场工作人员表示,实体店货源数量充足,客流基本正常,与此同时,线上销售出现明显增长。
“以往线上日客单数在1700单左右,这两天上升到每天2600单左右。”据大润发广济店有关人士介绍,线上订单以蔬菜、米面油等为主,速冻水饺等方便食品销售也出现明显增长。
疫情发生以来,华润万家每天往苏州门店配送超过40吨的生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其中,线上销售增幅达到97%。据华润万家有关人士介绍,从市民线上采购的热门品种看,主要有蔬菜、水果、肉禽蛋、粮油米面、糖果巧克力、饼干糕点、饮料奶、纸制品,销售普遍增长150%以上。
记者获悉,自2月13日以来,“食行生鲜”平台订单量激增,日均订单量达到日常的3倍,产品主要有蔬菜、肉禽蛋、粮油调味品等。“食行生鲜”日均完成保供配送站点超1884个,16日、17日平均每天25万个包裹送至小区智能自提柜或居民家中,每天保障超20万居民的生活物资需要。
批发平台上线“零售特供”
打开手机上的“线上南环桥”App,全新亮相的“守护菜篮子计划”,吸引了不少市民。家住姑苏区桂花新村的杨女士说,家庭食品组合装的品种搭配丰富、价格实惠,最主要的是“足不出户送到家门”。
“原来只做批发的线上平台,从16日起首次上线家庭食品组合装。”南环桥市场技术总监蒋林霞介绍,为给疫情期间市民采购食品提供方便,全力守护市民“菜篮子”,市场利用原来“线上南环桥”批发平台的货源、价格等优势,开出线上“保供特惠零售区”,针对线上采购需求,试水家庭食品组合装的同城配送。
“保供特惠零售区”一上线,就有不少市民第一时间下单。线上平台利用原来批发物流的优势,开出11辆物流车配送上门。”蒋林霞表示,目前开出的同城“免运费”配送,配送范围主要是苏州工业园区、姑苏区等,市民当天下单,次日便可送达。线上“保供特惠零售区”还将根据市场需求,继续增加品种、数量,全力以赴做好“菜篮子”保供。
增加配送员数量,提高配送效率
市民集中线上采购,为线下配送带来全新挑战。这两天也有不少消费者抱怨,线上订购的商品出现送达滞后等现象,当天下单往往要到次日甚至数日后才能拿到货。市民陆女士在苏州某卖场线上平台买菜,17日下午3时下单,要到20日才能送达。这种现象最近在各大生鲜平台已经较为常见。
据相关人士介绍,疫情发生以来的线上采购量大幅增长,造成配送机构送单业务过于集中,骑手小哥的工作量猛增,按时送达难度增高。
为尽力保证市民买得到菜,拿得到货,各大超市卖场全力以赴,通过增加店内工作人员数量等举措,提高配送效率。
“我平时每天的配送量大概800件,这两天每天升到1200件,基本满负荷运转。”“食行生鲜”配送员周扬说,好在全公司的小伙伴都来现场帮忙,减轻了不少压力。
苏州食行生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马培华介绍,在平台订单量骤增且部分小区实行封控管理的情况下,“食行生鲜”紧急成立专门的上门送菜小组,组织公司各部门进行支援。“600多名一线员工全力保供,配送员比疫情前增加30%,全力保障大部分小区用户的订单正常送达,目前基本能够满足居民需求。”马培华说。
标签: 保证市民买到菜拿到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