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文博“奥斯卡”揭晓!传媒博物馆23年来首个获得该奖项的大学博物馆

时间:2020-05-19 11:38:43

“这是文博界的‘奥斯卡’。”电话那头,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馆长潘力难掩激动的心情。他们的“传媒行业和传媒教育发展历程展”5月18日获得了“第十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精品奖”。传媒博物馆是此项活动创办23年来首个获得该奖项的高校博物馆。

“精品奖”作为全国博物馆陈列的最高奖项,以其专业性、权威性广受关注,获奖作品则代表年度中国博物馆展览的最高水平。“博物馆比的是思想,比拼的是对展览的理解,我们一直探索如何将博物馆办得有思想,成为大家找寻记忆的地方。”潘力接受人民网文娱部记者采访时表示。

视听艺术呈现 文物走进心坎儿

作为传媒博物馆的馆长,这是潘力第一次参加“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他看到很多优秀的展陈后,触动很大,“这个活动是一个窗口,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可以给未来的展陈设计提供更多思路。

在网上直播终评环节,传媒博物馆采用“评审现场+博物馆现场”方式讲述,通过视听语言的应用,营造了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感,让人有想去传媒博物馆的冲动,以影像的力量收获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

此次展览从“传媒教育 白杨礼赞”“穿越时空 广播之声”“视听感受 电视演绎”“电影艺术 百年发展”“信号传输 日新月异”五个方面集中展现了近代中国传媒行业百年历史和新中国传媒教育65年的发展成绩。无论是展陈内容还是方式,这项展览都与传统博物馆有所不同,更多以影音资料构成展览的叙事主线,而实物展品则是服务于主线的旁证。

据了解,展览面积为5300平方米,展品1300件,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借助多媒体、AR、VR、画屏、抠像和互动体验等展示手段,生动展现了传媒与教育各个领域的历史沿革、发展进步和未来趋势。

如今,很多优秀的网上展览都采用了全景技术、VR技术等等,但是呈现视觉景观后却“不见其声”,缺乏沉浸感与互动体验。而传媒博物馆依靠自身融媒体的技术优势,网上展也有“真人现身”讲解,以通俗、生动的视听语言讲述了藏品的故事,让文物真正走进参观者的“心坎儿”。

博物馆是一个与文物对话的场所,更是一个场景式的交互体验场所。“传媒的广泛性、普及性使其与社会现实联系更紧密,观众的认知方式也更直接。”潘力告诉记者,此次展览更多构建了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展示内容和场景,也试图揭示传媒背后的科技知识和手段,以此增加展览与公众的粘度。

填补两个空白 “获奖只是开始”

在中国传媒大学读书的学生,经常会去传媒博物馆转转,这里陈列传媒技术革新的历史物证,讲述着有关传媒教育的故事,也珍藏着这所学校的灵魂,是学生身边的“活教科书”。

作为一所高校博物馆,传媒博物馆以传媒为主旨,填补了博物馆类别和传媒行业的两个空白。如今,它已成为了中国传媒大学的文化名片。据了解,传媒博物馆此项展览开放后,接待过国内外各级别参观团体221批次,共计2万多人次到传媒博物馆参观、交流。

“此次获奖只是一个开始,我们会坚持把高校里的收藏成果、研究成果展现给公众、奉献给社会。”每年中国高校博物馆馆长论坛都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如今已走过五届,潘力表示,举办论坛的初衷也是希望更多人可以关注高校博物馆的发展,让高校博物馆更好的融入社会,融入公众生活的新时代。

关于传媒博物馆未来发展,潘力告诉我们,未来将会继续探索智能科技在博物馆展示中的运用,努力依靠学校优势学科对博物馆展示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还将与国内外优秀的虚拟现实企业、大数据企业等进行合作,运用先进科技来提升博物馆的智慧化水平。 (刘婧婷)

来源: 人民网-文化频道 编辑: FN008
  • 苏州
  • 江苏
  • 财经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

国内首款CTC一体化电

“新战略”护航地产主

啤酒中奖500听等于500

安徽黄山风景区多措并

华为Eyewear智能眼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