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永宣论史独家原创,禁止转载】1862年夏,曾国荃攻克安庆后,立刻带湘军进逼天京。这逼得天王洪秀全一日下三道诏旨令攻打上海的李秀成回来救驾。
李秀成率诸将于5月11日退到苏州开会。通过会议研究决定,湘军初到,兵锋之盛,先不去与之交锋,把物资运往天京囤积,坚守两年后,待湘军疲乏无备之时再去解围。然后李秀成把它写成奏章呈给洪秀全。洪秀全大怒,下诏大骂李秀成:三诏追救京城,何不起队发行?尔意欲何为?若不遵诏,知朕法否?李秀成被吓出冷汗,无奈之际只好再召集诸王开会。参加第二次苏州军事会议的有慕王谭绍光、孝王胡鼎文、航王唐正才、相王陈藩武、听王陈炳文、纳王郜永宽、补王莫仕暌、堵王黄文金、襄王刘官芳、首王范汝增、来王陆顺德、奉王古隆贤,再加上李秀成自己,一共十三王。会议按照洪秀全的死命令制定了救援计划,还提出要侍王李世贤、护王陈坤书一起出兵。
一个小小的苏州就聚集十几个王,很拥挤,王太多太难管理和协调了。李秀成当然也知道行动成功的关键在于这十几个王是否可以一条心。“如欲奋一战而胜万战,必须联万心而作一心”。同时,消除洪秀全对他的猜忌也很重要。于是李秀成把自己的妻儿和老母全部送进天京,向洪秀全表达自己的忠心和救援天京的决心。当然这也是做给其他诸王看的,让大家不得再有疑虑。曾国荃的湘军已经杀到天京雨花台附近了。八月,李秀成率十三王20万(号称60万)太平军离开了忠王大本营苏州,快马加鞭,兵分两路,一由秣陵关,一由板桥、善桥直向雨花台而来。9月2日,开始总攻,太平军把两万湘军包围了,包围线长达60里,这有要把曾铁桶生吞活剥的架势。曾国藩闻后“心已用烂,胆已惊碎”,但是曾国荃就是霸蛮,依靠水师补充粮饷弹药,再亲自带兵在阵前和太平军血战,抵挡住了无数次进攻。
李秀成几十万大军竟然啃不动湘军营盘,而且李秀成还派护王陈坤书率军4万袭击湘军背后的金柱关,但陈坤书也被几千湘军击退了。两个月后的11月,侍王李世贤率6万主力从浙江来到李秀成身边助攻。李秀成等十三王一壮胆就联合起来再次猛攻,只可惜还是没能突破湘军战垒。这种以30万军打不过对手2万军的战役真让人迷糊和哀叹。几十万太平军消耗巨大,但是物资弹药全靠陆地转运,供不应求,另外已是寒冬腊月,太平军还是单衣,无法久持。由此可见,李秀成此次战役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后勤问题。
这段历史还被称为“十三王雨花台救驾”,其实确切地说,这场持续四个多月之久的战役应该是有十五王参加,还有后来的护王陈坤书和侍王李世贤。这阵势完全是集中了太平天国所有主力部队,想毕其功于一役,但是结果很悲哀。李秀成率倾国之兵没能击败曾国荃的两万湘军偏师。行文至此,个中得失,想必阅读诸君也能感知一二。参考资料:罗玺纲《太平天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