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苏州资讯 >

江苏45家民营冠军企业调查 打铁还得自身硬

时间:2018-12-28 11:47:44

几乎每一家民营“冠军企业”,都带有深深的“掌舵者”烙印。正是他们,凭借吃苦耐劳、勇敢无畏、眼光超前、执着创新、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等“创一代精神”,一步步将企业带上“冠军”领奖台。

不过,改革开放走过40年,不少“创一代”民营企业家如今已近暮年,能否继续发扬“创一代精神”、带领企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能否遴选到同样具备“创一代精神”的合适接班人、打造“百年老店”,对企业是不小的考验。

勇闯敢拼,眼光超前

上市公司江苏力星通用钢球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一家做农机产品的乡镇企业。上世纪80年代末,原产品已不能适应新市场需求,企业负责人施祥贵带着考察团队走南闯北,最终选定了“钢球”。

然而,搞“钢球”等于另起炉灶,谈何容易?1989年,施祥贵带着3个人到某国营钢球厂“偷师”,还没20分钟就暴露了,被门卫“拖”了出去。咬牙忍住屈辱的他暗下决心:“5年内,要超过这家钢球厂!”最终,他做到了。

“勇闯敢拼,鸡毛也能飞上天!”追昔抚今,施祥贵感慨万千。

商海沉浮,企业斩浪前行,“掌舵者”还必须具备“慧眼”,能够前瞻性地观察行业变化并精准预判。

生产工装夹具起家的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几年前开始向智能制造转型并迅速脱颖而出,已为“美的”“浪潮”等企业量身定制5座数字化工厂。“企业快速发展,离不开董事长吕绍林的战略眼光和提前布局。”公司副总裁杨愉强说,自动化领域应用型人才要培养5至7年才能独当一面。金融危机时,不少企业裁人,吕绍林逆势而为,带队到广州、深圳等地招揽了20多位自动化高端人才,这成了企业此后迅速“跳高”的“撑杆”。

1997年,常州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高纪凡,从当时的《京都议定书》及美国“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中敏锐地意识到,利用太阳能技术打造“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市场前景、社会效应无可估量。当年,高纪凡即创建“天合光能”。如今,其光伏组件销量全球领先。

作为国内射频前端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位于无锡的卓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志翰认为,芯片公司要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就是领导者预判要准,“研发芯片就好比猎人打兔子。芯片研发周期在一年半左右,猎人要确保一年半前打出的子弹,能够击中当下的兔子”。

绿植点点、泉水叮咚……走进萨驰华辰机械(苏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仿佛置身都市花园。为什么特邀法国设计师精心打造这样的制造工厂?这离不开董事长张英姿的超前眼光。“现在的年轻人对工作环境要求非常高,我们一线员工虽然干的是蓝领的活儿,但也要让他们享受白领的工作环境。而且,良好的企业环境也是竞争力,更容易赢得客户信赖。”张英姿说。

执着创新,亲自主导

记者注意到,与一般企业不同,45家民营“冠军企业”的负责人不仅是企业方向的“掌舵者”,大多还是科研创新、模式创新的主导者。

450米高的南京紫峰大厦,当初建设时,高楼层所需混凝土怎么运上去?“从下面打上去!但这对混凝土有特殊要求。混凝土必须不稠不稀——太稠,打不上去;太稀,砂石和水泥浆体会分离。”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冉千平介绍,加入“苏博特”研发的高性能减水剂,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苏博特”多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里倾注着公司董事长缪昌文大量心血。因创新成果丰富、研发贡献突出,缪昌文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全国少见的从民企走出来的院士。

新能源汽车如今风生水起。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大脑”——混合动力系统,以前大多依靠进口。直到6年前,苏州绿控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成功。企业“掌舵者”李磊是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的“85后”。在公司中央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红志看来,“绿控传动”的成功得益于企业“正向开发”的理念。他解释说,相对于根据已有产品进行拆解模仿的“逆向开发”,“正向开发”是从原理起步进行研究开发,因而价值更高,挑战也更大。正是缘于全国行业技术领军人物李磊的亲自主导,“绿控传动”的创新团队拥有了超强实力。

成立4年的万帮新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打响“星星充电”品牌:自营充电桩日充电量全国第一;私人充电桩市场份额全国第一;2018年,与欧洲充电巨头Hubject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搭建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充电网络……

“星星充电”的成功,离不开企业负责人邵丹薇奇妙的互联网思维。过去建充电桩的模式跟建加油站一样,土地获取有壁垒且代价高昂。2015年,“星星充电”颠覆式推出“众筹建桩”模式:由业主供地,“星星充电”提供充电桩并免费安装,充电服务费和业主分享。2016年,“星星充电”又率先提出“私桩共享”模式,个人可在平台上将自己的充电桩进行共享,平台与个人进行交易分成。目前参与共享的私桩已超1万根,地段好的“桩主”每月收益可达约1500元。

如何传承,亟需谋划

如何将“冠军企业”打造成“百年老店”?这离不开“创一代精神”的发扬和传承。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已成“冠军”,领导者还能否发扬“创一代精神”?老一代年纪大了,继任者能否传承好“创一代精神”?

1999年,工程师出身的王燕清创立无锡先导电容器设备厂。下决心要研发高端设备的他经常飞到世界各地参观工业设备展,回来便带领团队刻苦钻研。2007年,“先导”即成为国内电容器设备行业龙头企业。

王燕清没有满足。2008年,瞄准新行业“风口”,“先导”转型切入新能源装备领域,迅速填补了国产高端锂电池生产装备的空白,多款关键装备技术水平超过日韩进口。成为“锂电池装备之王”后,“先导”仍未停步,如今正积极布局,通过MES系统为光伏、锂电企业提供智能制造的整体解决方案,为客户打造数字工厂。

记者对江苏45家民营“冠军企业”的调查发现,带领企业拿下“冠军”的“创一代”大多还冲在一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希望带领企业持续向前。不过,也有数位老企业家承认,新时代带来不小的挑战,已在考虑将企业交给年轻人。

常州五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敏其今年56岁。几年前,他就开始谋划儿子王水接班事宜。王水出生于1986年,本科学的是机械专业,从美国读完MBA回国后,王敏其让他到北京一家大企业历练。目前,王水是“五洋纺机”数字工厂负责人。

调研中,记者也注意到,部分民营“冠军企业”后继乏人的隐忧已经显现,不少“创一代”子女不愿再干制造业。

施祥贵年近七旬,每天仍奋战在一线。他的儿子在上海工作,暂时没有接班意愿。施祥贵对未来接班人的期待是:“能继续带领企业,打造百年老店,剑指全球第一!”老人的声音,听来有些悲壮。

也有一些企业明确提出“不传子女选能人”。杨愉强告诉记者,“博众精工”已明确,未来不会走“二代传承”这条路。去年9月,公司建立了合伙人制度。未来,公司会吸纳更多有能力的人共同参与公司管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领导人气质是极其重要的影响因子,不少企业就因为接班问题而败北。”本报调研组特聘专家、江苏省社科院副研究员蒋昭乙提醒,不管民营企业领导人如何传承,都必须及早谋划,不能低估培养和锻炼合适接班人所需要的时间。“这方面,政府也应有所作为。”

来源: 中国江苏网 编辑: xuqisong
相关阅读
  • 苏州
  • 江苏
  • 财经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携手并进·共创未来

五旬男子突然倒地 扬

国人春节花的钱可办46

鹿晗关晓彤又撒糖 最

今年春运不发愁? 12

44岁王艳依然惊艳